一反之前為自己設下的規矩(即工作在分行,心情在珍言真語),我決定將這篇文章貼在這里。
因為,這篇文章反映了我這一年媒體工作的心聲。
去年,我曾經寫過一篇:媒體言論自由?
當時的我,現在的我,有了改變。
這一段路,讓我學習更中肯,也更全面的看待人、事、物,更愿意聆聽。
當然,我也歡迎任何指教。
陳莉珍‧媒體自由
2009-04-05 18:16
想和讀者分享從事媒體工作一年的經驗。
現在的我,對新聞自由、言論自由有了嶄新的詮釋。
新聞自由是媒體工作者最關注的課題。
3月31日,納吉在出任首相前夕,突然訪問在華人社會廣具影響力的星洲日報。星洲日報領導團隊在與納吉對話時,也強調了媒體自由的課題。
納吉表示會著重與媒體交流溝通,也認同關閉報紙不是管制媒體的好方法。儘管沒有表明政府對
主流媒體的管制會寬鬆,但他的話中似乎透露玄機。果然,他在發表就職演說時宣佈,釋放13名在內部安全法令下的被扣留者,而且將檢討1960年內安法令,這些舉措,讓那些對他嚴厲批評的人跌眼鏡。
國家領導人的態度會影響我國言論自由的發展。脫離馬哈迪時代,言論自由不再是無法行使的憲法賦予的權利。在阿都拉時代,儘管媒體,尤其是傳統媒體的自由,依然受控制,但,阿都拉的開明,包容了馬哈迪等部落客的嘲諷和奚落、還有各種不同聲音的崛起。網站和部落格享有很大的言論自由。
換了納吉,人們揣測,他會不會收緊言論自由的空間。
納吉訪問民營華文報章,多年來在言論自由空間有限,努力維護人民知情權的星洲日報團隊,當然會抓緊機會探測這位政府領導人對這課題的和態度。
加入星洲日報一年來,曾經歷《星洲日報》因報導阿末事件而接獲警告信後陷入的低壓氣氛,以及陳雲清在內安法令下被扣留的那個夜晚的焦慮氣憤,我親身體會到政府對報紙的箝制、馬來西亞新聞人這些年來的苦,更了解下筆謹慎是多么重要。
每下一筆,我們都要確保,不抵觸任何明文的律法,還有不明確的敏感課題。
從前聽見揶揄報紙墮落者的談話,或在網路上讀到一些專挑報紙為批評對象的作者的文章,曾被他們的“正義言詞”所動,加入了媒體後,我才發覺這些人往往有意或無意忽略實際情況和媒體運作環境,他們提出的批評都不能做到客觀和中立,甚至還顯得強人所難。
這些看似大義凜然的斥責,忽略了一群多年來在有限空間裡,為新聞自由和讀者知情權默默付出的人。這些人,冒著砸破自己飯碗、牢獄之災的危險,來告訴我們真相,來行使這個國家的言論自由權利,有誰比他們更能體會新聞自由匱乏的苦?
一年的媒體工作,帶給我的是上述的體會和認知。
星洲日報/言路/法理珍情‧作者:陳莉珍‧2009.04.05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